增大构件截面加固
[导读]:增大构件截面加固
综述
增大截面加固技术,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技术,它是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裂性,部分时候可用来修复构件病害(如露筋、泛白、裂缝等),这种加固技术适用较为广泛。
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装饰层凿除→混凝土面修补→新旧结构接触面凿毛→原结构面清洗)⇒钢筋工程(钢筋下料→植筋→钢筋绑扎) ⇒模板工程(立模)⇒涂刷界面剂(灌浆料施工时,可视情况不进行此步骤)⇒混凝土/灌浆料浇筑
基面处理
1)凿除粉刷层 在粉刷层(或基层、垫层)比较厚且有分层时,应将其凿除干净;
2)表面凿毛
a、凿毛时要保证表面一定的粗糙度、凿毛要均匀,凿坑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凿毛后除去表面浮尘。
b、当设计无说明时,应遵循下述要求:凿坑深度10~20mm,凿坑半径20~30mm;坑间距不大于50mm。
c、凿毛不仅要注意加固构件自身新旧结合面,更要注意构件端部与支承构件的结合面
3)修复缺陷
a、应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渣、油脂、杂物以及混凝土风化、蜂窝等部分。
b、除锈:对已经锈蚀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如不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应采用高强砂浆进行封堵,防止重新生锈。
c、修补缺陷:修补材料可采用修补砂浆。对于需要加大截面的部位,不需修补缺陷,只需将暴露的钢筋除锈后封堵即可
4)表面清洗冲洗浸润 凿毛后的混凝土表面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冲洗时要注意顺序,保证后冲洗部分不对先冲洗部分造成影响;冲洗的时间应保证混凝土基面能达到浸润饱和。在用水冲洗无法保证干净时,应先采用钢丝刷磨盘简单除尘。
钢筋工程
1)植筋:新增钢筋和原结构一般采用化学植筋的方法进行连接,有时也会将原结构钢筋凿出,和新增钢筋进行焊接;
2)钢筋下料:应画出下料图,对钢筋植入深度和钢筋搭接长度等充分考虑;
3)绑扎钢筋:绑扎时主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同原混凝土界面的间隔;新增钢筋和植入钢筋的搭焊要保证焊缝的高度和长度满足设计的要求
模板工程
1)模板缝隙的处理:采用橡胶条或密封带进行封堵;采用木板条或纤维板贴牢,检查制作模板尺寸,控制偏差;
2)检查结构尺寸大小;结构轴线位置;平整度、垂直度;拼缝是否严密;模板内的杂物是否清理干净;模板支撑是否牢靠;进料口周围是否清理干净;模板是否涂刷隔离剂(当需要时);原结构混凝土是否浇水并充分浸润
混凝土/灌浆料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选取不同的结构材料,一般为细石混凝土、灌浆料、改性砂浆等
1)涂刷界面剂
常见的界面剂的种类有:高强度等级的水泥浆、乳胶水泥浆、环氧树脂胶、YJ混凝土界面接合剂等;
2)浇筑
a、浇筑要点:灌注材料自高处倾落的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设置串桶、溜管等使材料下落;浇筑应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应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等的情况,发现有位移、变形的及时调整;浇筑应分层浇筑,规定每层浇筑厚度最大不超过300mm,最小不低于150mm,根据钢筋密列程度、灌注材料的流动性、振捣方式的不同,选择浇筑层的厚度。
b、合理设置施工缝: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c、加大截面采用可以采用插入式振捣和外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振捣;
3)养护
a、混凝土养护: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证湿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b、灌浆料的养护:具体参见混凝土的养护,但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缩短为2~3天,但应以达到设计强度为准。
拆模
模板拆除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位,后拆除承重部位,并做到不损伤构件和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侧立模的拆除应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拆除模板应由专人指挥,拆除一般使用撬杠,拆除的材料不可随意抛掷,拆除的材料应分类堆放,及时运出场地;
相关资讯
- 混凝土过多长时间才能拆除模板
- 混凝土和灌浆料区别
- 灌浆料变形效应裂缝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 上海华谨在产品生产中对质量的把控
- 三分钟带你认识,灌浆料的前世今生
- 修补砂浆技术的探讨
- 高性能灌浆料是什么
- 灌浆料加固柱子的施工方法
- 抹面抗裂砂浆是什么
- 聚合物水泥砂浆